|
|
|
|
|
中國電腦風云人物傳 ——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 | 五筆字型是****的漢字輸入法。曾經“萬碼奔騰”,以及現在不斷出現的各種輸入法,只有五筆字型和那些以五筆字型基礎的輸入法為人們所接受,得以生存下來。
(一)
194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,家庭是貧農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,王永民10歲就開始在村里為村民刻圖章。直到現在,王永民仍然有這個愛好,并且書法相當漂亮,詩寫得很好,二胡也拉得不錯。 1956年,王永民帶著行裝,步行山路一天來到南召一中。一年他回家不到兩次,對數理化極為入迷。1962年,王永民高中畢業,畢業典禮上,王永民發言:“同學們,翻開我們學過的物理、化學課本,都是大胡子的外國人,我們中國人什么時候能把頭像印在課本上?”王永民也是在問自己。 因此,他大學****志愿是中國科技大學,第二志愿中國科技大學,第三志愿才是清華。當年,他以南陽地區****名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大。 1962年到1968年,王永民在北京中國科大學了6年,寒暑假都在學校度過。畢業后,王永民到東北農場勞動一年半,后來分配到位于四川永川的一個國防研究所。在四川永川的8年中,除去生病,王永民保持了一種嚴酷的生活習慣:每天6點鐘起床,午夜12點之前從未睡過覺,一天十幾個小時排得很滿。 1977年10月,幾經周折,中國科大高才生王永民從呆了8年、病了6年的四川永川調回南陽。途中,他寫了一首詩《夜別永川》,其中有兩句“無才西蜀圖相仕,有志南陽學躬耕”。 這一年,他33歲。 王永民被分到南陽地區科委工作。當時,南陽引進一臺日本人發明的漢字照相排版植字機,但在漢字輸入時不能校對。解決這個問題,需要一個能將漢字變成穿孔紙帶的輸入鍵盤。 于是南陽科委撥給王永民3000元,成立一個工作組,王永民任組長,讓他搞試驗。王永民得知有人在鄭州研究漢字輸入法,就跑去商量:“我用你的方案做鍵盤,你把資料給我,我來把你的方案實現。”那人一聽急了:“我把資料都給了你,我還有什么?” 王永民碰了一鼻子灰。 隨后,王永民請了十幾個小姑娘,把《現代漢語詞典》中的11000個漢字全部抄到11000張卡片上,然后根據《英華大字典》主編鄭易里先生提供的字根圖編碼。編完卡片一檢查,竟然有800對重碼,而且,該方案還要分上下檔鍵,等于188鍵。 找了半天,沒有找到好的漢字輸入方案,王永民決定自己來做。從188鍵到138鍵、90健、75鍵、62鍵。王永民從甲骨文到簡化字,積累了十幾米高、十二萬張卡片,王永民的研究再也不是一個漢字照排機了,而成為關系信息科技時代漢字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。 1982年6月2日,王永民見到了時任河南省副省長兼科委主任的羅干。半個小時之內,王永民簡明扼要地說明自己干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事兒。“他一聽就明白。他問我需要多少錢,我想了半天 ,告訴他我需要16.5萬元。”王永民現在說,當時壓根不清楚具體應該需要多少錢。羅干就問下面還有多少機動經費,說還有10萬元,羅干當時拍板:“全給永民了。” 王永民激動萬分,向羅干立下“軍令狀”:一年為期,完成任務,完不成就跳進黃河。 1998年,羅干還親自打電話給王永民,向他表示祝賀,還重提“軍令狀”的往事。 1982年冬,王永民從62鍵摸爬滾打到36鍵,來到了保定,準備在保定華北終端廠上機試驗。王永民他們花了7萬元定購了一臺ZD2000漢字終端,他們的附帶要求是在這個終端上實現自己的編碼方案。華北終端廠年輕的工程師王金梁花了兩個星期時間把36鍵方案在ZD2000漢字終端上實現了。 當王永民用鍵盤通過自己的編碼把漢字敲進計算機的時候,不覺淚如雨下。 王永民是A型血,據說,A型血的人追求完美。 在當時,36鍵方案已經是國內****。但對于英文標準鍵盤來說,仍然是那么的不完美和笨重,何時中國人輸入漢字能像外國人輸入英文一樣容易呢?王永民在保定想了兩天兩夜,決定放棄36鍵,搞26鍵! 王永民他們冒著風雪跑到保定印刷廠切卡片。在旅社的地板上,重新抄,重新編。1983年農歷臘月二十四,五筆字型****次在計算機上輸入了漢字。 1983年8月29日,省科委組織鑒定,國內****流的專家幾乎都來了,一個操作員每分鐘平均輸入110個漢字,面對這個讓人不敢相信的事實,專家們震動了,以至于鄭易里激動地講了一句話:“從今天開始,漢字輸入不能與西文相比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……這個發明的巨大意義,一時還難以估計。”王永民淚水奪眶而出,沒有說出一句話。 現在,也許很多人會說王永民不就是發明了一種漢字輸入法嗎?況且又這么難學。 王永民絕非只是五筆字型發明人這樣簡單。如果沒有王永民歷時8年的苦心發明,古老漢字輸入可能會走向另外一條道路。當時,在眾多的漢字輸入解決方案中,更多的是為漢字重做一個鍵盤,其鍵位之多,排列之怪可能會讓現代人感覺極為荒唐可笑,但在當時,卻眼看成為漢字應對計算機的****出路。王永民發明的的意義在于讓漢字輸入同標準鍵盤無縫連接,在英文26個字母上實現了漢字輸入,其學習、應用之廣泛,超越了非計算機專業不能入門的樊籬,帶動了計算機在中國的大規模普及和應用,并且促成中國新聞出版業告別“鉛與火”,迎來“光與電”。 五筆字型避免了中國計算機發展走彎路的危險,避免了中國計算機畸形發展的可能。 同時,五筆字型和如今王碼數字系列軟件的成功,也說明了漢字這一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文字仍然在煥發青春,活力無限。
(二)
曾經有人把王永民比做“中國的比爾·蓋茨”。王永民說,“如果不是因為盜版,我應該是中國的比爾·蓋茨。” 前幾年,臺灣出過一本書,《紅色中國的億萬富翁》,想當然把因發明五筆字型而被譽為“當代畢 ”的王永民列于其中。但王永民沒這么多錢,與該書作者的想像相差很遠,因為盡管中國幾乎所有電腦里面都裝有五筆字型,但沒有幾個是交過錢的。 小時候的王永民非常貧困,但事業有成的王永民也說不上富裕。據說,從1983年發明五筆字型至今,王永民真正兌現的財富不過2000萬元。王永民說,自從離開河南成立公司至今,現金流就一直很緊張,而且沒有一次成功的融資。 1983年12月5日,首期五筆字型學習班在南陽舉辦,有60多個******大單位派員參加培訓,王永民將軟件、碼本、資料和程序全給了這些單位,每個單位收1200元。 這是五筆字型的****筆收入。王永民把這筆錢悉數交給了南陽科委。 1984年,王永民告別河南,來到北京,原因是“在河南連臺電腦都找不到,怎么推廣產品?”王永民住進了府右街的一間地下室,一住兩年。“房租一天7塊,我都出不起。” 隨后王永民開始了早出晚歸的日子,他一個部委接一個部委講五筆字型,“誰請,我都去講;有飯去,沒飯我也去;講三天,講五天都行。全部費用自理,一分錢不要。”王永民笑談:“別人都說我口才好,就是那個時候練就的。” 1986年,五筆字型已成為中國最受用戶歡迎、應用最廣泛的漢字輸入技術。然而,令王永民沒有想到的是,在全國漢字輸入方案評測中,五筆字型卻被擠出了11個“A類”方案名單。隨后,全國首屆計算機應用展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,王永民拉著機器擠在“A類”之外的一個角落里,向用戶演示五筆字型,造成轟動效應。展覽會的會刊登出文章“王永民的42號展臺——展覽會上‘王府井’” 。 正當王永民在地下室受窮的時候,全球第二大電腦公司DEC出20萬美元購買了五筆字型****使用權。1987 年3月6日,王永民從地下室搬到遠望樓賓館。 之后,王永民成立中文電腦研究所,經營他在地下室開發的漢卡。1992年,王碼公司凈利潤達到1000萬元。這是王永民繼五筆字型之后達到的第二個高峰,隨后公司急轉直下。 王永民想起了融資。 在過去的幾年里,王碼接觸過的合作者和投資者至少有5個,包括河南金冠集團、軟件銀行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、深圳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、廣州市南沙開發指揮部等。然而,時至今日,很多協議仍然停留在紙面上。 王永民不喜歡求人,“王碼現在的產值不斷升值,我們不急著要求它履行協議。等到明年,王碼所有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就不會只值兩億元了。”王永民說:“五筆數碼使漢字能夠通過數字鍵高效率地進入手機、進入收款機、進入游戲機、進入機頂盒甚至進入鼠標,所有需要按鍵輸入文字的地方都是五筆數碼的用武之地。我的發明每年將給公司帶來上億元的收入。” 但錢畢竟不是王永民的真正追求。在描述自己時,王永民說:“一介書生,半個農民。發明了‘五筆字型’和‘數字系列’兩套漢字輸入軟件并加以推廣。黨和國家給予了太多榮譽,難副其實。” 王永民甘于在輝煌中享受平淡,在平淡中鑄就輝煌。 2002年春天,王永民回到他在南陽出資建設的永民小學。 在5年級一個班上,王永民給同學們上了一堂課:“你們將來可能會在北京,可能會出國,但不管在哪兒,不要忘記自己是河南人。” 2000年11月,同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,王永民首發“五筆數碼”,為了將其變成一種更為簡便,只依靠鼠標就能打字的產品,王永民開始了四處尋找合作伙伴。2002年,王永民謝絕了廣州優厚的發展環境,在家鄉父老的感召下,在鶴壁淇濱新區設廠,準備生產能打字的鼠標。 這年冬天,雪下得很早,天氣也格外寒冷。當記者來到鶴壁時,看到有一支長長的隊伍排在王碼鼠標生產基地大樓前,他們大多是小姑娘和小伙子,在寒風中搓著手,跺著腳,卻歡聲笑語。他們正等著招聘,準備成為王碼的工人。公司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,****批新招的工人正在一間屋子里集訓,他們單手打字雖然還略顯遲滯,但姿態卻比兩手俯在鍵盤上多了一份瀟灑。 王永民不在公司,他累病了。 當記者最終見到王永民時,他剛打完點滴回來,長發蓬亂,神色憔悴,但激情依舊。當時他說,南方一個廠已經把鼠標模具做好,只是有一點小毛病,現在很多國際大公司對這種產品很感興趣,已經有大量的訂單放在案頭,等工人就位培訓完畢,一聲令下,就能月產3萬到5萬個鼠標,那時王碼就會迎來第二個春天。 然而,這一聲令,直到今天都沒有下。王碼鼠標一直沒有能夠大規模生產,原因還在那個南方公司。他們的質量達不到合同要求,又違約數年不發貨,造成公司剛建成并試產的生產線停產一年。萬般無奈中的王永民同他們打了一整年官司,直到近日才一審勝訴。 這一聲令,可能很快就要下了。 在鶴壁之前,王永民更看重的是南陽。 南陽金冠集團是全國500強企業,有著強大的電氣制造基礎,王碼同金冠合作成立“金冠王碼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”,王永民占其中20%的股份,當時王永民同金冠的聯姻倒真是“鼠標同水泥”的結合。在當年“網絡概念股”井噴行情之后,眾多公司急于染上網絡背景,紛紛拉郎配,亂點鴛鴦譜,這種情況司空見慣。 然而,一個長期從事制造業的集團,很難完全適應IT產業發展規律。金冠王碼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7年,王碼投入了4400萬元資產,然而,卻至今沒有帶來一分錢效益,至今沒有分過紅。 如今,王永民再回南陽,金冠王碼負責接待,其董事長已經換人,但下一步金冠王碼往何處去,尚無定論。 王永民雖然無奈,但已經習慣了。 從河南離開,到重返河南,王永民經歷的太多,挫折太多,難以言說的太多,能說的只是他往前走的勇氣和對家鄉一如既往的深情。
(三)
2004年7月15日上午11點45分,南陽賓館,雨下得很大。 來自王碼北京總部和鄭州、鶴壁兩地分公司的20多名員工擠在4219房間里,60歲的王永民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家鄉———南陽。 這些員工大部分是****次來南陽,生于斯、長于斯的王永民自然成為他們****的講解員。王永民激情澎湃地講述了張仲景、諸葛亮、劉秀之后,說起了張衡。少年時,王永民立志學張衡,以后,雖然王永民沒有鼓搗出類似“候風地動儀”之類的東西,但卻發明了五筆字型,使古老的漢字煥發新生,順利與現代信息技術接軌,而今,王永民轉戰手機市場,將五筆移植到0~9這幾個數字上來,“只要有數字按鍵,就能輸入漢字”的夢想成為現實。 王永民對南陽的感情是復雜的,這里不但是他夢想和理念的發源地,也是他的避風港。 每當事業上有挫折,心緒不寧時,王永民就會回到南陽農村老母親的身邊,睡上幾天木板床,鉆進煙熏火燎的廚房里,拉風箱幫母親燒火做飯,然后逛逛武侯祠,潛心體會諸葛亮躬耕南陽17年的心境。 而今,他把公司員工拉回南陽,不僅僅是讓他們度一個簡單輕松的假期,而是要認真汲取這塊底蘊深厚的土地所積聚的能量。 2004年6月26日,北京,人民大會堂。 中國發明協會和王碼集團在這里聯合召開“王碼數字系列****技術研討會”,發布經王永民5年研究,包含5項****在內的“數字系列漢字輸入法”。專家認為,這項科研成果將引發我國漢字輸入技術的數字化革命,使當前普遍存在的手機、電話機、稅控機等存在的“漢字輸入難”從根本上得到解決,結束我國手機依靠“進口”輸入法的歷史。 在這次發布會上,新加坡政府經濟發展局中國代表李培勤的出席尤為引人注目,王碼進軍新加坡的傳聞有了更現實的依據。王永民沒有否認,他說,實際上,王碼已經同新加坡有了很好的溝通,很可能會在下個月,簽訂合資協議,公司將會設在新加坡,成為王碼進軍東南亞華人世界的橋頭堡。 現在,在王永民面前,有一張戰略圖,從北京到鄭州、從鶴壁到南陽、從中國到新加坡,王永民帶領他的王碼集團軍厲兵秣馬,斗志昂揚。 然而,這些年王永民和王碼并非一帆風順,公司經營滑坡、官司纏身、員工離職等等,王碼遭遇的是難以想像的困難,猶豫、徘徊數年之久,直到今天柳暗花明。 王永民苦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。
|
|
|
|
|
|